第二届操作系统产业峰会举行******
1月9日,以“麒心协力 创新永恒”为主题的麒麟软件第二届操作系统产业峰会以线上形式举行,政产学研用各界聚焦政策前沿与发展机遇,探讨操作系统“大生态”,共话行业未来发展新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表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实基础,直接决定国家现代化事业的前景和命运。麒麟软件不断加强在产品形态、功能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的指标,对于国产操作系统产业发展功不可没。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主任付京波表示,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应用,打造新时代、新场景、新需求下的安全操作系统、建设我国自主的信息技术生态服务体系,成为提升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任务。
峰会邀请来自通信、金融等重点关基行业的企业代表,分享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系列产品在各行业落地应用的成功案例。其中,中国移动信息技术中心PaaS架构师魏宝辉带来题为《中国移动磐基容器云操作系统升级实践》的主题分享,介绍了中国移动与麒麟软件携手打造云原生操作系统,探索数字化云原生转型的创新实践。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科技部技术经理张驰则以《中国银行信创操作系统实践》为题,介绍了银河麒麟操作系统部署情况及多场景应用适配工作成果,并表示将与麒麟软件携手共同建设符合金融业务领域的多样化信创终端业务场景。
峰会上,麒麟软件还发布了银河麒麟高级服务器操作系统 V10(SP3)、银河麒麟嵌入式操作系统V10、星光麒麟操作系统1.0、银河麒麟系统升级管理平台四大新品。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陆志鹏表示,麒麟软件作为中国电子在操作系统领域重点打造的核心企业,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大步向前。此次发布的新品,将为产业提供更安全的基础软件、性能更优异的嵌入式平台以及智慧互联平台,以及更丰富、更便捷的国产操作系统生态全景,从而更好支撑国家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肖春芳)
台积电四处建厂现隐忧,台媒:离开体系和人才,成功模式难复制******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王冬 陈立非 宋毅】今年下半年以来,台积电在欧美日的产能布局步入“快车道”,引发岛内愈发强烈的“掏空台芯片产业链”质疑。法国广播电台23日报道称,台积电近来被传出考虑在德国设立其欧洲首座芯片工厂。为应对美国及日本新设产能的需求,台积电已经不断外派工程师前往支持。有业者表示,台积电未来若再前往德国投资设厂,人力方面恐将更加吃紧,营运获利压力也会因此进一步升高。
员工负荷量恐“破表”
23日,日本资深国会议员关芳弘透露,台积电斥资86亿美元在日本熊本县建厂之后,正考虑在日本兴建第二座工厂,熊本厂预计明年下半年落成启用。台积电在美国的产能布局也在加快落实。台积电日前公布一项耗资400亿美元的规划,扩建和升级该公司正在凤凰城建设的美国生产中心。此次在美设厂计划共分两期:第一期预计2024年量产5纳米和4纳米芯片;第二期则是更先进的3纳米芯片,预计2026年量产。
台湾《工商时报》24日分析称,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就多次传出台积电将前往德国设厂的消息,但距离真正投资仍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台湾《经济日报》认为,台积电布局欧洲面临三大挑战,包括客户真实需求、基础设施资源、人力/工程师人员调度。《联合报》24日报道称,台积电赴德国设厂,未来恐将像美国建厂项目那样,面临成本高、人才招募困难和相关先进材料供应不足等艰巨考验。还有台媒直言,台积电员工的负荷量会不会“破表”也是个问题。台积电超过5万名工程师中,有约500人连同家眷到美国协助建厂。日本新厂也需要再调度500—600人。
展示“深耕台湾”决心
台积电近来频繁的海外投资,在岛内引发“掏空台湾芯片产业”的质疑。台积电总裁魏哲家近日对此表示,半导体产业用的是脑力,在大部分地区都有工程师不足的情况,并不是工厂搬到哪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会发展茂盛。
另据台湾《财讯》报道,日本自民党参议员三宅伸吾近日声称,台积电在日本生产的是落后最新制程两三个世代的技术产品,而且台积电在台湾地区以外生产的量,只占总产量的一成左右,仍有八九成留在台湾。
为展示所谓“深耕台湾”的决心,台积电将于12月29日在南科晶圆18厂举行3纳米量产暨扩厂典礼。根据台积电官网信息,台积电立足台湾在全球广设厂区,目前拥有4座12英寸超大晶圆厂、4座8英寸晶圆厂和1座6英寸晶圆厂。
成功模式难复制
通信行业资深专家项立刚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台积电在日本、欧洲等地进行生产布局,实际上成本是很高的。欧洲和日本的芯片制造都已经衰落得非常厉害。台积电一个企业想改变这种经济大势,很难做得到。
岛内舆论也对台积电产能布局充满疑虑。《工商时报》22日发表社论称,长期以来台湾就有生产资源“五缺”问题,半导体产能外迁是迟早的事,但此次台积电赴美设厂完全是基于地缘政治的决策。文章称,台积电赴美建厂,生产离开台半导体生态体系和人才,很难复制过去的成功模式。
(环球时报)